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》明确提出,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,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。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。
日前,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“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”的建议,在其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《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961号建议的答复》,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。
下一步,我部将持续谋划实施智慧农业工程,推进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,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。一是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攻关。在专用传感器、精准作业、农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。二是推进智慧农业产品技术产业化应用。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,认定一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,推广农业自动监测、智能控制、自主作业等先进适用智能装备和农场在线管理系统,加快农业生产经营、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。三是培育智慧农业产业体系。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体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,健全产品和技术推广机制,建立社会化配套技术服务体系。
下一步,我部将持续加快智能化农业机械研发进程,并针对农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,推动设立研发专项;支持具有创新能力的农机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,牵头承担研发任务,加快推动智能农机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。在此基础上加大示范推广和购置补贴力度,逐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智能农机产品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,助力智慧农业发展。
下一步,我部将继续充分发挥标准对促进技术融合、业务融合、数据融合的引领和支撑作用,强化顶层设计,将标准化纳入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;加快体系建设,出台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;开展国际合作,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标准化更好融入双循环格局;筹划建设数字农业标准检测中心,通过标准工作提升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。
下一步,我部将不断升级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,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,持续推进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,完善全产业链数据采集、处理、挖掘、分析、预警、预测系统,实现对重要农产品生产、经营、管理、服务全链条全过程全渠道的有效监管、智能决策和科学管理。
下一步,我部将继续加大数字农业人才培养,强化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化意识;继续开展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,进一步教会农民专业技能,让手机成为“新农具”,直播成为“新农活”,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为什么要发展智慧农业?
技术论证和应用实践都表明,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可实现农业大产业的精准布局、技术管控、提质增效,是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路径。例如,北京市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的蔬菜无人农场,通过蔬菜规模化生产全生长周期的无人化管理,平均减少人工投入成本约55%,分别减少水、肥、药施用量25%、31%、70%。我国要跻身世界农业现代化国家第一梯队,唯有加快部署智慧农业,推动智能装备替代劳力,根本性地提高生产效率。
人多、地少、各地资源禀赋不均衡、极端气候灾害频发,这是我国的基本农情,同时面临面源污染、疫病防控等压力。根据《2019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报告》,我国1~3等的优质耕地占比仅为27%,基础地力贡献率约为50%,均比农业发达国家低20~30个百分点。从资源利用率看,尽管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推进农业节肥节药行动,至2020年年底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、农药利用率已提高至40%以上,但相比农业发达国家仍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。此外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与农业发达国家也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。
随着生活方式、消费观念的转变,城乡居民对优质、绿色、安全、健康农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。因食品制造涉及生产、加工、流通、销售等多个环节/主体,受到投入品、环境、技术、经营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,生产者、消费者、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,导致农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大、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,公众对农产品缺乏信心。
根据《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(2019)》,2019年城市居民食品安全感指数仅为0.4972,约66%的受访者在过去1年中至少经历过1起食品安全事件,而反映食品事故违法信息的公开程度较低。确保国家食品安全,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、个性化的食物需求,必须尽快构筑安全可控的农产品透明供应链,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管控,确保“舌尖上”的安全。
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,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这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。亟需通过智慧农业技术来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,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尽快接近农业发达国家水平。
另一方面是国内市场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成为“三农”工作的重点。小农户在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占比依然较高,应充分发挥信息服务联农带农的作用,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大数据智能服务体系,让亿万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;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,有效衔接乡村振兴,畅通城乡经济循环,让小农户增收更有底气。
近年来,我国实施了一批与智慧农业相关的科技项目和工程,推动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、植物工厂、无人机农业应用等技术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但系统层面之外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,如高端农业环境传感、生命信息感知设备被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等企业垄断,大马力高端智能装备较多依赖于进口,动植物生长模型与核心数据主要来自美国、以色列、荷兰、日本等。
随着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,智慧农业成为传统农业强国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。我国应掌握发展主动权,注重并保持科技自立自强,围绕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涉及的“短板”核心关键技术,开展集中攻关与示范应用,推动自主可控,提高国产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