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价格高位运行,给国内经济带来深远影响。
2022年以来,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类商品价格大幅波动。近两个月来,油价持续运行在100美元/桶之上。截至6月23日,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收于106.13美元/桶。
在本轮油价破百前,历史上原油价格仅有两次冲上100美元/桶关口,分别为2008年和2011年。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,对外依存度较高,国内能源价格基本与国外同步涨跌。今年上半年,国内成本油出厂价大幅攀升。
作为经济的“血液”,石油等能源价格抬升深刻影响农业、工业和服务产业的运行。在高油价时期,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,而农业板块与运输服务业则面临成本上升的隐忧。
高油价的冲击带来的是连锁性的反应,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,受到的冲击尤大,各种应对措施也需要提前准备好。如果油价长期维持高位,将抬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成本。
布瑞克咨询谷物研究员顾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由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,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,大幅抬高了汽油、柴油价格,推高了肥料开采、物流运输成本,同时波及化纤、塑料等化工产品。
农业所需要的肥料,分为氮、磷、钾三大类。
氮肥在国内以尿素为主,主要原料来自于煤炭,少量尿素原料为天然气。中国能够实现尿素完全自给,原油暴涨对尿素生产成本的影响有限,但原油高价带动煤炭价格维持高位,从而导致尿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;磷肥在国内也完全自给。不过,近年来,太阳能板和锂电池需求旺盛,推高国内磷酸价格,磷肥价格维持高位;钾肥国内有较高对外依存度,主要从加拿大、俄罗斯、白俄罗斯进口。由于原油价格、物流费用居高不下,再加上俄乌冲突,俄罗斯、白俄罗斯的钾肥出口不顺,推高了全球国钾肥价格。
从国内来看,尿素、磷肥价格虽然较2021年末出现一定幅度上涨,但上涨幅度较小,当前涨幅较大的主要是钾肥。
据布瑞克农业数据统计,综合来看,当前种地化肥成本较2018-2020年平均值, 普遍上涨30%-80%,较2021年上涨20%-60%,复合肥和钾肥使用量较大的农作物,化肥成本增加显著。
在农业生产中,柴油应用主要涉及农资运输、耕地、田间管理、收割、农产品运输等环节。柴油价格年后上涨30%左右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资运输和农业作业成本。以全机械作业的玉米、大豆、小麦为例,由于柴油成本占全部生产成本的20%-30%,柴油价格的大幅上涨,导致全机械种收模式的粮食成本推高10%左右。
农膜由原油炼化副产品进行化工生产,生产成本跟原油价格高度关联。
今年农膜价格较往年普遍上涨50%左右,不过,农膜占农业生产成本比例不大,整体影响较小。至于蔬菜,由于需要使用大量农膜,成本影响较大,仅此一项抬高整体成本10%。再加上,蔬菜使用尿素、复合肥比例较高,总种植成本增长明显。此外,北方大棚里的蔬菜到了冬季需要保暖,煤炭、天然气的价格高位,必然会推高大棚保暖成本。
2000年至今全球能源与化肥价格指数走势(月度);数据来源:布瑞克农业数据智能终端
受今年俄乌冲突影响,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作为全球主要的化肥出口国,市场担心其化肥出口受阻,且冲突推动全球原油、天然气价格再度暴涨,进一步大幅推高化肥生产原料及动力成本。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,价格中枢明显上移,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,在高价能源的带动下,玉米种植成本持续抬升。
业内认为,短期来看,受全球能源价格影响,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或很难走低。
当石油、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上涨时,为了缓解高油价带来的燃料成本压力,部分国家或将大量使用玉米等粮食来制造燃料乙醇。一般来说,粮食的食用需求较为刚性,如果燃料需求上升,也就意味着粮食总需求会大幅增长,库存储备相应减少,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。
石油价格上涨,不但影响农业成本,也会对农产品的产量造成负面冲击。
由于全球主要生物能源集中在美国、欧洲及南美粮食谷物生产大国,过高的油价可能导致这些国家提高谷物生物燃料的意愿,从而大幅减少全球粮食贸易供应量。对比来看,受政策因素约束,在近年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,国内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需求受到一定控制。
从全球粮食产量与化肥使用量来看,二者呈现显著线性相关特点,化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单产。相对于大豆,玉米和小麦的化肥用量高,特别是在生长关键期,如果化肥用量不足,容易导致抗病性下降,生长性能下降,最终导致产量下降。
在世界上,俄罗斯是最大的氮肥出口国、第二大钾肥出口国。而中国、巴西、美国、印度等主要粮食生产国,是俄罗斯化肥的主要需求方。受供应减少影响,今年4月,国际化肥价格继续快速上扬,尤其是氯化钾。
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指出,全球化肥供应可能出现短缺,从而推高农作物生产成本,并导致食品价格上涨,而今年3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。由于大豆化肥需求量小于玉米,今年美国农场主更倾向于种植大豆。据美国农业部3月底种植意向报告显示,这是1962年以来第三次大豆种植面积高于玉米。
中国拥有完整化肥生产供应,主要从俄罗斯进口钾肥,影响相对小。至于巴西、印度,需要大量进口钾肥、尿素。当前进口受阻,必然会影响到农作物生长。
以巴西为例,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,巴西的粮食产量直接影响全球粮食供应。2021年度,巴西出口的大豆和玉米分别占全球贸易量的53%和22%。
1997年以来,巴西化肥进口量维持上升趋势。农作物面积增加,加上土地肥力下降,巴西需要更多化肥来稳定和提升作物单产。因此,巴西严重依赖化肥进口,80%左右的化肥,来自进口。其中,约20%来自俄罗斯。
每年4-8月份,巴西、阿根廷处于春播时期,播种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棉花,而玉米和棉花对化肥的需求量大。若化肥价格上涨带来供应不稳定,容易降低作物单产。
除了南半球国家,北半球的印度,化肥工业落后,春播季节的化肥价格上涨,工业生产不稳定,增加了印度农作物生产的不确定性。印度不仅是全球主要的粮食生产国,也是人口大国,粮食产量如果出现下降,极易导致全球粮食危机。
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处处长孟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有必要持续加强国内外化肥市场监测,尤其是化肥价格上涨及短缺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。密切跟踪全球粮食市场变化及对国内市场价格的传导,做到及时发现问题、研判形势、及早应对,确保国内重要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。
根据调查,安徽、河南、湖南等地不少农户反映,预计受化肥涨价影响,今年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将比上年增加100元以上,化肥价格上涨进一步挤压了种粮利润。今年中央已对种粮农民实行了200亿元的一次性农资补贴,但是分摊到每亩地只有20元左右,补贴额度不能完全弥补生产成本的增加,农民种粮投入积极性有所下降,孟丽建议进一步加大种粮农民农资补贴力度。
据有关研究数据,当前我国化肥用量高于实际需求,超过2/3的复合肥产品氮磷钾养分比例不符合作物需求,如能真正实现全面科学施肥,我国氮肥有近500-800万吨、磷钾肥分别有300-500万吨的节肥空间。孟丽认为,要鼓励各级政府和科研院所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,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全程指导,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,推动科学施肥技术精准落地;强化养分资源综合管理,加大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力度。
此外,孟丽建议创新化肥全链条管理体制机制。加强化肥产供储销协同配合,打破化肥多头管理的局面,成立国家级化肥深化改革小组,统筹化肥生产、流通、应用全链条管理,建立保供与减排协同机制、国内外市场的统筹机制、化肥市场价格调控机制,提高化肥产业全链条应对风险的能力,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。
文章节选自:第一财经
下一篇: 盐湖股份将积极参与国储钾肥竞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