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让农民在种粮上敢投入、肯投入,不仅要解燃眉之急,使种粮农民在肥价高涨时不亏本,还要让他们多得利、可持续。要切实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“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”,收益稳了,农民种粮的心定了,粮食安全的基座才能坚实。
春耕用肥价格高,乍看起来是老生常谈,琢磨起来似乎也符合“季节性上涨”的规律。但是,今年肥料价格“高”得不寻常。
涨幅为什么这样大?专家分析,主要原因包括: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,拉动化肥生产原料价格大幅上涨;国际化肥价格持续高位,进一步带动国内化肥价格上涨;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国内部分地区化肥发货运输不畅,对供应产生一定影响。
化肥价格如此“高涨”对种粮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
据湖北、江西两省农业农村部门测算,仅化肥涨价导致种植成本每亩增加高达百元。种粮成本的显著抬升对种粮收益造成挤压,安徽凤台县一位种植大户反映,今年种麦能略有利润就不错了,有的种植大户由于土地流转费用较高、苗情相对差一些,可能会亏本。种粮收益的缩水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积极性,“白忙活不说,还要倒赔钱”的心态在种粮大户中很有代表性,“肥料这么贵,就少用一点”的应对方式也不鲜见。湖北汉川市西江乡江集村一位种粮大户直言:“如果没有补贴,田是没法种了。”
然而,田非但不能丢,还得好好种。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“保证14亿人每天准点开饭”的任务,具体就落在一块块田里,落在种粮农民肩上。
今年3月6日,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、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,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让农民能获利、多得利。
但给种粮农民带来成本压力的,远不止肥料涨价这一项。尤其是对种粮大户来说,土地流转费、人工费等诸多开支中每一项多出十块八块,几百亩地的费用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。同样道理,他们所享受到的每一点优惠,加起来也能起到激励作用。
让种粮能获利,要加大对实际种粮农民的补贴和支持力度。2021年以来,中央财政连续两年投入200亿元,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,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。针对今年肥价涨幅过大的实际,要适当加大补贴力度。显见的实惠之外,还要通过多种方式给种粮农民“发福利”,比如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、高标准农田改造、高素质农民培育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,加大支持力度,增强他们种粮的信心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后劲。
让种粮能获利,还要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粮食价格上涨的好处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适当提高稻谷、小麦最低收购价。2022年生产的小麦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各提高了2分钱,中晚籼稻、粳稻最低收购价每斤各提高了1分钱。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多年来,确实起到了稳定粮食生产、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。靠政策保本,更要靠经营增效。在粮食价值链条中,处于上游、绝大多数只能在集中收获期卖“地头粮”的农民,往往等不及、赶不上市场收购价的高点。因此,要为种粮农民提供更便捷的烘干、仓储服务,从项目统筹、用地审批、金融服务等方面支持合作社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发展粮食烘干产后加工,让农民在把握售粮时机上有更大余地,在实现粮食产后增值上有更多选择权。
想让农民在种粮上敢投入、肯投入,不仅要解燃眉之急,使种粮农民在肥价高涨时不亏本,还要让他们多得利、可持续。要切实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“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”,收益稳了,农民种粮的心定了,粮食安全的基座才能坚实。